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2018年建议提案办理

2018年市文新广局、市旅发委人大建议 及政协提案办理报告

   时间:2019-09-12 14:31

(公开17件办理报告,其中人大建议7件、政协提案10件)

 

1、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1号《关于加快推进“四大工业遗址”项目的建议》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组织完成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白蚁防治方案》、《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华新水泥厂旧址安全防范工程(一期)方案》、《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等10多项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规划》、《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总体规划》、《汉冶萍媒铁厂矿旧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了文物本体修缮保护与展示利用、环境整治、考古研究等重大工程。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近年来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000多万元,开展了遗址核心区、一般保护区的白蚁防治工程和Ⅶ号矿体1号点保护工程。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开工建设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项目已启动招投标程序,施工单位已确定,监理单位确定后开始施工。

华新水泥厂旧址文物保护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工业遗产保护修缮项目,由黄石市文物局作为业主单位组织实施。工业遗产是新型的遗产类型,工业遗产修缮保护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我们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边实践、边摸索,坚持文物保护修缮原则,认真研究,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华新旧址文物项目建设,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

在实施文保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展览陈列工作,赴外地学习先进博物馆展陈经验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法,用以指导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展陈工作。2017年12月,如期实现了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局部对外开放的目标,华新水泥厂旧址1-3号湿法回转窑和包装车间中长期展览的展陈工作和“黄石工业文明展”、“冷军油画展”、“水泥艺术制品展”、“华新百年图片展”、“青铜器展”等五个临时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2、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1号《关于加强黄石市区小学周边环境整治的建议》

经与汪祖录代表电话及见面联系沟通,汪祖录代表明确表示提案内容主要是针对市区小学周边乱拆、乱建现状。暂时并不涉及新闻出版市场,如后续涉及我局就联系我们,及时提出意见。

3、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5号《关于加强龙港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护的建议》

市文新广局已向省文物局报告相关情况,根据指示,阳新县文物管理局已于2018年3月组织专业机构对龙港革命旧址19处省保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并根据文物本体现状,分批次的向省文物局申请立项和编制方案工作。

4、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6号《关于加快完善龙港“红军街”修复建设的建议》

龙港革命旧址经专家多次实地勘察和专家评审,并经过严格的申报程序,其中16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它民房因私自改建和自然损毁已失去历史信息,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不具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首先应遵循《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市文新广局将加强与国家、省文物局、市政府协调沟通,根据《龙港革命旧址总体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争取相应的文物保护经费,尽可能的恢复龙港老街原貌。

5、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7号《关于请求支持龙港革命传统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议》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经阳新县文物管理局申报已被阳新县政府列为“2018政府十大实事”之一,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工作,建成后将满足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等功能。

6、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8号《关于加大红色革命旧址保护维修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

黄石地区是重要的革命圣地,现有革命遗迹主要分布在大冶市及阳新县,以大冶兵暴旧址、阳新龙港革命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旧址反映了黄石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旧址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急需维修。但老式房屋维修成本较高并且有些旧址的所有人和使用人都是当地的老百姓,大多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各级地方财政没有专门的相关保护经费,就形成了红色旧址持续破损的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的相关规定。

建议由各级财政部门列入专项红色旧址维修资金,对全市的革命旧址进行全面摸排统计后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维修,并持续投入定期维护,以保证我市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继续发挥教育后代的作用。

7、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号《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社区教育暨全民终身教育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市文新广局在全市城区建立了125个社区文化室和文体广场,每个文化室设有多功能活动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积极开展书法、绘画、舞蹈等培训;定期开展各类专题的知识讲座;为解决下午放学早的小学生,家长上班无法照顾孩子的安全开设四点半学校,通过四点半学校还可促进小学生课外知识、文明礼仪等知识教育;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讲话的学习;积极开展和谐社区的文艺展演活动;开展4.23全民读书月等阅读活动。极大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做出了贡献。

8、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56号《关于在大中型企业打造工业旅游点的提案》

2017年,华新水泥厂旧址文保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系列项目建设效果初显。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已在全国第二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期间局部对外开放,参观嘉宾反响很好,黄石市民群众也对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给予好评。市领导来华新水泥厂旧址调研,充分认可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认为变化大,很有震撼力。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领导到华新旧址检查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情况,对市文新广局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具体表现为:

一是工作措施得力。在华新文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文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了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高效决策、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督办严格的指挥部体系,加速推进华新文保项目建设、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建设和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各项工作。加大与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对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强与设计方的沟通,争取专家指导力量,加快项目的设计速度。聘请专业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华新文保项目进行技术统筹和现场督导,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步推进项目实施和展览陈列工作,赴外地学习先进的博物馆展陈经验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法,用以指导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展陈工作。发扬“5+2”“白+黑”的精神,领导带班,“零假日”休假,加班加点,现场督办,工作任务清单化,时间节点具体化,克服种种困难,确保提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统筹谋划,积极做好全国第二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和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期间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路线安排、讲解服务、安全管理等相关参观接待工作。

二是工程进展顺利。全国第二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和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筹委会交办给我们的任务是完成1—3号窑、包装车间及包装站台修缮等5个项目。经过我局的不懈努力,超额圆满地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三是临展特色鲜明。筹委会交办给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华新文保项

目建设,但我们自我加压,提前谋划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局部对外开放的布展工作。完成了华新水泥厂旧址1-3号窑和包装车间两处中长期展览的展陈工作和“黄石工业文明展”、“冷军油画作品展”、“水泥制品展”、“华新百年图片展”、“青铜器展”等五个临时展览的展陈工作,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已在全国第二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期间局部开放,对外展示了黄石的矿冶文明和矿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果,受到参观嘉宾的一致好评。参观人数已达10万余人次。

9、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92号《关于加快推进“五大工业遗址”项目的提案》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近年来组织完成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白蚁防治方案》、《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华新水泥厂旧址安全防范工程(一期)方案》、《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等10多项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规划》、《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总体规划》、《汉冶萍媒体厂矿旧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了文物本体修缮保护与展示利用、环境整治、考古研究等重大工程。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近年来开展了遗址核心区、一般保护区的白蚁防治工程和Ⅶ号矿体1号点保护工程。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开工建设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项目已启动招投标程序,施工单位已确定,监理单位确定后开始施工。华新水泥厂旧址文物保护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工业遗产保护修缮项目,由黄石市文物局作为业主单位组织实施。工业遗产是新型的遗产类型,工业遗产修缮保护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我们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边实践、边摸索,坚持文物保护修缮原则,认真研究,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华新旧址文物项目建设,经费来源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

短短两年时间内,核心区内主要价值承载的文物本体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保护修缮工作。在实施文保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展览陈列工作,赴外地学习先进博物馆展陈经验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法,用以指导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的展陈工作。2017年12月,如期实现了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局部对外开放的目标,华新水泥厂旧址1-3号湿法回转窑和包装车间中长期展览的展陈工作和“黄石工业文明展”、“冷军油画展”、“水泥艺术制品展”、“华新百年图片展”、“青铜器展”等五个临时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参观的市民和游客10余万人次。

10、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9号《关于警惕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修建攀比之风的提案》

黄石市现有祖堂、宗堂、祠堂约6000多个,黄石文新广局在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祠堂这一宝贵资源,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举措,让农家祠堂变成农村的文化礼堂、群众的活动中心、百姓的精神家园。

2014年启动文化礼堂试点工作,印发《关于推进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见》,我们在阳新县排市镇率先进行试点,边建设、边培训、边总结、边推广,确保不走样、不浪费、不劳民,当年在阳新县建成50家农村文化礼堂样板示范点,形成模式;2015年2月在阳新县召开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将其纳入全市第五轮“三万”活动之中,2015年建成文化礼堂297个;2016年下发了《2016年黄石市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经过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建成文化礼堂235个;2017年下发了《2017年黄石市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成文化礼堂218个。至2018年建成文化礼堂799个,实现行政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

制定了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方案,规定了5条建设原则即“自愿、自建、自管、自用”、利旧节俭、综合利用、村民自建为主政府以奖代补为辅、“三个结合”(传承优秀文化与发展现代先进文化结合、弘扬传统美德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发挥乡规民约积极作用与增强全民法治意识结合)。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地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真正贴近老百姓所想、所需、所盼,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特色亮点,建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人气、深受群众喜欢的文化礼堂。很多文化礼堂纷纷举办读书活动,不少地方在中小学生放学后请文化辅导员开办四点半学校,在寒暑假期间开办功课、作业辅导班,书法、武术、音乐等特色培训班等;利用文化礼堂建成留守儿童暑期日间托管照料中心,让留守儿童生活有照顾、学习有辅导、安全有保护,受到留守儿童及家长们的欢迎。一些文化礼堂利用原有的用于办理祭祀和红白喜事的橱房和桌椅板凳,开办食堂,免费提供午餐,有的利用现有棋牌、电视、电脑、图书、乒乓球、台球设施设备,组织老人下棋、阅读、看电视、聊天、体育健身,让空巢老人都能集中在一起活动,让他们的生活不再有孤独和寂寞。有的村利用文化礼堂这个平台,开展送法下乡、律师进村活动,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注重发挥农村宗族祠堂的传统教化功能,以法治理念统领村规民约,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的结合。

11、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10号《关于加紧实施对消失或即将消失村落建档立卡措施的提案》

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是由国家住建部牵头进行普查、认定、公布和保护的,作为文物部门,我们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对传统村落中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古民居进行保护。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争取古民居、古建筑保护经费保障。通过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从2016年起,每年拨付专款用于全市古民居、古建筑抢救性保护。为使专项资金用到实处,我局会同市财政部门共同制定《黄石市古建筑、古民居修缮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先行、保障重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注重绩效”的原则,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二是提升古民居、古建筑保护等级。2016年4月12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三批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115处古建筑、古民居被列入第三批“市保”。

三是开展古民居、古建筑抢救性保护工作。近些年我们组织各城区文体局、大冶市、阳新县文物管理局对辖区内的古民居、古建筑开展修缮申报工作;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各地所报修缮方案进行评审,从中筛选一批亟待维修的古民居、古建筑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

四是起草《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纳入文物工作重点任务。该意见已经由市政府颁发,并开始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12、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27号《关于建议设立我市“黄石读书月”的提案》

“黄石读书月”一直都是我市全民阅读工作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每年全市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方案里我们都会把读书活动分解、分细到每个月,做到读书月活动都有主题,如4.23世界读书日我们启动全年读书月活动,启动上还发布了读书月十大读书活动,在5月份开展党风廉政宣传读书教育月,6月份开展儿童主题读书,七月份开展党员干部等革命书,八月份开展读书进军营活动等活动。

13、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31号《关于保留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的提案》

根据《黄石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黄石政规【2012】1号)第四条“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历史建筑保护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划定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组织历史建筑评审认定等历史建筑规划保护管理方面的工作。市文物管理部门负责对认定为文物的历史建筑实施保护管理”以及第十一条“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各县(市)区政府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做好历史建筑增补工作”之相关规定,市文新广局将配合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14、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41号《关于将七峰禅林纳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

市文新广局组织了阳新县文物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七峰禅林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对照委员提供的相关材料,对照《文物保护法》中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标准和条件,认真研究是否符合申报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具体流程包括实地勘察、编制拟申报市保名录,组织专家论证、评审,上报市政府核定公布。

15、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4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黄石古籍(书画)的保护力度的提案》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数据的统计,我市共有古籍(书画)约2000册(套)。在普查过程中确实发现部分古籍(书画)因保存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我们也建议相关收藏单位注重古籍(书画)的保护,有些收藏单位因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保护经费,对古籍(书画)的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我局将组织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关专业机构共同研究商议,制定有效、可行的古籍(书画)保护意见,切实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16、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51号《关于保护黄石首批文化遗产迫在眉睫的提案》

“章山下陈遗址”位于开发区章山街办下陈自然村。经多次实地调查,因无城垣,其整个面积难定,但在遗址内1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到处可见粗厚的瓦片,下陈村南角,曾经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过碳化米,米粒呈乌黑色,可能是当时的粮仓。城址内的群众习惯称几处台地为赵家花园、薛家花园、东花园、西花园、粮库、马墩等。该遗址1961年被黄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将“章山下陈遗址”更名为“章山西陵城”建议,近期我局已再次委托相关文博考古专家对该遗址进行了现场调查,我们将根据最终的调查意见进行专家论证后,依据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程序及时处理。

17、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53号《关于盘活基层文化阵地资源的提案》

2017年文艺团队普查统计,我市共有社会文艺团队977家,人员总计24148人,全市现有二级文艺团队92支,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势头蓬勃。黄石港区现有102支群众文艺团队,民政部门成功注册爱乐合唱团、丹阳艺术团等24个团队,以“黄石港区磁湖文化节”为文化特色,积极参加由市到省到国家各种级别文艺活动及赛事屡获大奖。西塞山区现有106支群众文艺团队,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文化节”“广场舞展演”“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系列品牌活动,繁荣团队活动展现风采。铁山区组建了铁城艺术等70个文化活动队伍,每个社区文化室都组织群众成立了5个以上的文艺团队,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下陆区现有文艺团队59支,文艺志愿者220余人,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成为下陆区文化活动闪亮品牌。市文新广局对文艺团队给予多方面支持。

一是在活动资金上支持。根据《黄石市民间文艺团队扶持试行办法》和《黄石市民间文艺团队积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地方公共财政制定明确的财政安排,为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基层老百姓能享受实惠的文化事业提供财力支持。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向各种具备文化服务能力的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扶持壮大文化主体,提升社会力量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定期组织开展“百团十佳”文艺团队展演和十大文化活动品牌、十大文化活动广场评比,对优秀团队予以重奖。对优秀文艺团体参加省外、国外赛事活动给予资金扶持或以奖代补。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多种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以企业加盟共建为契机,增强团队后劲。号召社会各界都应把它作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给予积极支持,非文化相关企业对文化事业的赞助支持应给予税收政策上的鼓励。政府出面牵线搭桥,企业社团联盟唱戏,让企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团队作为共建对象,每年赞助一定经费,团队演出宣传企业文化形象,参赛时还可以让企业享有冠名权,实现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双赢。

 二是在人才培养上支持。政府文化部门把群众文艺团队的管理服务工作列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理所当然要担负起业务指导辅导的责任。经常性开展针对社会文艺团队组织活动者、骨干成员的各类培训,逐步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定期举办文艺人才培训班,邀请专业文艺人员传道授业,搭建好民间文艺团队和公办文艺社团及专业创作队伍交流合作的桥梁,通过二类文艺团队到三类文艺团队辅导等文艺志愿者交流形式,让各队伍拉近与优秀团队的距离,相互交流借鉴发挥作用,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

三是在活动场地上支持。新建了市群艺馆,为文艺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群艺馆每周推出“周末大舞台”,每周六下午2:30分在群艺馆三楼小剧场,各基层文艺团队轮流展出戏曲、歌舞、民乐、伦理剧等多种剧目,品质优良上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建立了群艺馆网站、微信公众号丰富文艺展示和展览的内容,将更多的文艺资源公共化。

四是组织文艺团队活动。各文化馆经常性组织开办全市社区舞蹈骨干培训班,吉他、竹笛培训班、美术培训班、老年时装表演班、声乐合唱班等,为基层文艺团队提供免费艺术辅导授课,还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增设培训内容,采用外聘教师、下乡培训、蹲点辅导、菜单式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指导,每年组织培训辅导人数达10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培训参加各类文艺活动近上百场,扶持艺术团队十多支。形成了“磁湖之春群众文化展演”“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群众广场舞展演、社会文艺团队“百团”大赛等基层文化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