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我局受理了多起
文化艺术类教育培训机构投诉
主要反映碧君、贝娜等
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
违规收费、退费难
存在关门跑路风险等问题
为营造良好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
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以下提示
一方面是选择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做到“四必查”:一查“证照”。培训机构需同时具备《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核准书》(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悬挂;二查许可范围。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与许可范围必须一致;三查教师从业资质。从事校外培训的教师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四查资金监管。凡是正规培训机构均已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将预收费资金存入监管专用账户。另一方面是选择教学环境安全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应具有与培训项目、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学生活动场所及重点部位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此外,消费者还应实地查看培训班的师资力量、课程安排、授课方式等情况,并可通过与其他家长、学生咨询,试听课程等方法,选定培训机构。
消费者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不要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且超过5000元的培训费,避免遇到培训机构倒闭或者卷钱跑路的情况,造成经济损失。要警惕各类“优惠陷阱”、“退款陷阱”,促销打折等消费套路,需要广大消费者理性甄别真实性,避免盲目冲动消费。
为保障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教育部推出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端APP”,具备“线上”选择培训机构、签约、选课、购课、消课、退费等一系列功能,通过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即可使用。已纳入监管平台且在“家长端APP”发布待售课程的培训机构,均具备办学资质(证照齐全且在有效期内)、已落实预收费监管、同时纳入“白名单”管理。请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和购买课程时使用“家长端APP”,不要与机构私下交易。
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报名参加校外培训时,要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条款,明确培训范围、费用、退费程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教学环境以及师资情况等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详细规定违约责任,并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消费者在培训机构缴纳培训费后,要及时索要发票,发票上要加盖与培训机构名称一致的印章,合同和凭证在培训期内要妥善保管。“家长端APP”提供电子合同在线签署,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切勿与培训机构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其他“阴阳合同”。
校外培训属市场行为,须自行承担潜在的培训风险。家长与培训机构发生纠纷时,应及时与商家理性协商;若协商无果,请拨打12345投诉举报电话或向主管部门、当地消费者协会组织寻求帮助,还可通过申请仲裁或采取司法途径解决。
市文化和旅游局
在此提醒各艺术类
校外培训机构经营主体
应诚信经营
不得以诱导、欺骗等方式
销售产品和服务
不得故意拖延退费
或设置不合理扣费项目等
积极妥善处理消费纠纷
共同打造健康有序的
校外培训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