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新闻

《202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在线发布

   时间:2022-12-31 14:45

2022年12月30日《202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成果在线发布。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自2012年以来,每年定期编制、出版年度研究报告,今年已是第11本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可能是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最深,旅游市场景气最弱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旅游市场在转型,旅游业发展新格局也在悄然形成。推动这一新格局形成和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基于此, 2022年的《报告》聚焦中国旅游业新发展格局中的旅游核心利益群体——游客、目的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赴汉游客旅游形象感知、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获得感、乡村旅游目的地女性旅游从业人员韧性发展以及新发展格局下旅游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与此同时,报告依旧遵循“盘点分析—综合评价—发展对策”的逻辑路线,从全国、区域、省域、重点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对疫情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全面、清晰地反映了疫情冲击下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环境、现实水平和潜在能力。

最后,《报告》从宏观调控、部门管理、行业经营三个角度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游客对武汉旅游形象感知显著提升。《报告》关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对比分析了疫情发生前后武汉市游客形象感知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发现:1、疫后武汉整体旅游形象呈向好发展态势,2、疫后武汉市旅游消费出现新业态,政府的惠民政策与形象宣传促使游客对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的正向情感感知提升;3、疫后游客更加注重卫生和安全,对旅游住宿和旅游应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报告》聚焦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获得感分析。以湖北省恩施州2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居民为调研对象,构建了涵盖经济发展获得感、社会地位获得感、公平参与获得感三个维度、十四个题项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居民的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恩施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居民社会地位获得感显著提升,而经济发展获得感和公平参与获得感提升一般;2、居民获得感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3、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对获得感的影响显著。

第三、女性旅游从业者主体地位凸显、韧性行为特征鲜明。《报告》关注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乡村地区女性旅游从业者的主体性建构与韧性发展,以恩施州高拱桥村和营上村女性旅游从业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女性旅游从业者的主体性建构过程包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七个环节:主体意识生成、能力优势具备、主体能动实践、他者互动建构、实现成长发展、主体角色凸显、发挥影响作用;女性旅游从业者的主体性建构存在引领者、响应者和跟随者三个类型;女性旅游从业者应对疫情的韧性行为特征包含:1、低流动性特征,具备强旅游职业粘性;2、创造性特点突出,探索多样营销宣传途径;3、角色分工鲜明,共同致力于旅游经济复苏。

第四、旅游学科快速发展,助力文旅行业人才培养。《报告》分析比较了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旅游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梳理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学科兴起发展的基本脉络,指明了旅游学科繁荣发展,与新文科战略协同共进的基本方向。同时指出了旅游学科建设发展、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报告》还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探讨了我国旅游学科建设发展之路。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相关课程开设于1988年,三十余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科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目前已建成本科、硕士(中文学硕、全英文学硕和专硕三个类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累计培养近两千名旅游专业人才,为文旅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 遵循往年《报告》的研究思路,《报告》完成了疫情复苏初期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和重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