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新闻

创造美好生活 旅游业应有更大作为

   时间:2022-10-20 09:5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人民至上”思想,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本质要求、总体目标、重大原则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理念、认识和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旅游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近年来旅游已经成为“小康生活标配、美好生活必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游客需求,旅游业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文旅融合,朝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进发。


一方面,旅游业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极高的契合度。人人参与旅游、共享旅游,有望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文旅事业、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刻彰显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成果;旅游业也将跳出单一行业、业态的认识局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抓手以及中国与世界沟通、融合的重要媒介。


另一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旅游业应体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美好生活导向,坚持“幸福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定位,服务大局、提高站位,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旅游打造成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深刻认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活动是建立在满足人的需求基础之上,是基于生活导向、人性需求的产物,旅游不是个别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权利”和“福利”。


倡导大众旅游,就是要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富民,让旅游成为小康社会标配、美好生活必备。要把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作为出发点,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认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提高生活品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民间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搭“旅游台”,唱“旅游戏”,不断繁荣国内旅游、入出境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动旅游复苏和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幸福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定位,持续推进业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旅游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是有益身心的健康产业。围绕“幸福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定位,旅游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产品、服务供给体系,及时捕捉消费者喜好,重点在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领域打造新产品,培育和布局文旅新业态。


做好旅游工作,还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寻求新空间,努力形成制度合力。通过解放思想、科学管理、鼓励行业守正创新,强化部门统筹联动,以旅游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提高站位,坚持服务大局,加快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过去10年,旅游业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与宏观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同频共振,获得了持续而强劲的市场支撑。


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体现了旅游人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担当。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旅游业有望在服务共同富裕、加快绿色发展和更高层次开放上有更大作为,在彰显文化自信、民族自强方面体现更大价值。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加聚焦文旅融合,打开格局和视野,持续推进旅游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的融合创新,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