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新闻

扛起旅游大旗 激活美丽经济 ——阳新县王英镇大力推进“三镇”建设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1-02-04 09:10

仙岛湖是由王英水库打造而成的景区。

岁末年初,喜讯传来:阳新县王英镇上榜湖北省文明乡镇,天空之城景区荣获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精品目的地大奖。

王英镇域面积276平方公里,占阳新县域面积约十分之一,常住人口5.7万人,拥有总库容6.36亿立方米的王英水库、国家4A级景区仙岛湖、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网红景区天空之城。此前曾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湖北省旅游名镇、黄石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先进单位、黄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荣誉是对既往工作的充分肯定,来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近年来,王英镇按“生态立镇、旅游强镇、产业兴镇”总体思路,扛起旅游大旗,激活美丽经济。

生态立镇:守护好绿水青山

冬日暖阳,碧波荡漾,仙岛湖景区游客中心码头,游客络绎不绝。

一艘艘游船载着游客,在烟波浩渺的湖面划过,一路欢声笑语。

说起王英水库,也许有人并不知道,但说起仙岛湖,在黄石乃至整个鄂东可谓家喻户晓。

仙岛湖位于阳新县王英镇幕阜山北麓,1002座岛屿镶嵌于4.6万亩湖面,恰似银河星座,有“荆楚第一奇湖”之美誉。

仙岛湖是由王英水库打造而成的景区,一湖碧水、四面环山,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米1010个,空气质量优良,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绿色是王英镇的底色,生态是王英镇的生命线。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王英镇镇长冯美合说。

王英水库,省级饮用水源保护地。守护一湖清水,成为王英镇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王英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湖泊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为核心,着眼于王英水库环境突出问题和生态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防治方案,全力构筑水环境生态屏障。

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根据划定的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投入190万元设立保护区标识标牌、大坝下限高门、取水点视频监控、一级保护区内围栏围墙和导流沟等防护工程;组织联合执法,2017年以来拆除1300余处银鱼捕捞架和90余处“迷魂阵”;投入60余万元,拆除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围网共计46处;投入600余万元,全面关停禁养区22家规模化养殖场。

核心区污水管网收集全覆盖。投资8400万元,全面完成镇区沿线5个村污水管网收集工程,建设一级主管网13公里,二级、三级、四级管网40公里。过去,由于地下管网缺失,居民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危及水库水质,如今项目建成,地下管网全覆盖,结束污水直排历史。

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镇域范围内长效保洁机制,垃圾清运常态化管理,29个村配备356名保洁员,对村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垃圾清扫、收集、转运。

打击违法行为全面清“四乱”。加大水库水位线以下及河道两岸建房管控力度,2020年共制止违规建房6处。去年雨水偏多,水库上游河道携带的漂浮物较往常年份大幅度增长,重点水域漂浮物和岸边垃圾打捞频次与规模随之猛增,2020年共投入资金180余万元,打捞垃圾2000余吨。

开展精准灭荒库岛绿化。坚持“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实施精准灭荒3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26600亩,让荒山穿上绿装。

为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改善湖区水体质量,王英镇先后成立生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河湖长制办公室,出台水库水质保护方案、水库巡查常态化措施和长效清捞管护机制,全面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体系,重点打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倾倒废弃物和非法填库等活动。

旅游强镇:近3000人吃上旅游饭

2020年4月15日,仙岛湖景区恢复开放首日,接待游客900多人次。

4个多月后,8月22日,游客量猛增至6799人次。

这一天,黄石参加“惠游湖北”免门票活动的所有景区共接待游客19558人次,其中阳新14269人次,占72.9%。也就是说,来黄石的游客,七成以上冲着阳新而来。而其中的大部分游客都在仙岛湖、天空之城打卡。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4月15日至11月底,仙岛湖景区游客量同比增加3万多人次。

“吃旅游饭,奔小康路。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来越好!”元旦小长假,天气晴好,阳新县王英镇仙岛湖假日酒店老板石晓波满脸喜悦。

“来来来,屋里请。尝尝我家的鲫鱼炖豆腐。”仙岛湖和谐农家乐的小院里,老板娘张亚兰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老板蔡晓方则快速翻炒菜肴。2017年以来,夫妻俩开起农家乐,一个负责前台,一个打理后厨,生意红红火火。

截至目前,王英镇已发展农家乐近200家,土特产商店90余户,近3000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以仙岛湖重新回归国家4A级景区为标志,王英镇迎来旅游重振的契机。

2017年10月,仙岛湖景区被摘牌之后,全镇上下狠抓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旅游核心产业转型升级。

收购所有游船。历时9个月艰难协商对接,于2018年7月完成119艘游船整体收购,实行统一管理,并对船员进行培训,对符合条件的返聘上岗,让“船夫”变成“员工”,“老板”变成“股东”。

景区统一管理。按照“依法评估、股份改制”的思路,将8个景点管理经营权上交至景区管理处,引入专业化公司全面接手景区管理,全面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提升”的企业管理格局。

景区提档升级。引入天空之城项目,高标准打造登山观湖旅游新产品,逐步引导旅游产业从单纯“游山玩水”,到“游山玩水”“登山观湖”互为补充,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按照4A级标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景区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接待能力;不断提高船、景点、购物、餐饮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服务水平。

改革成效显著。2019年1月,仙岛湖天空之城景区开放,5月“天空之镜”成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12月斩获2019中国旅游总评榜湖北旅游新地标和年度旅游风云人物两项大奖,2020年11月获得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精品目的地大奖。2020年6月,王英镇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湖北省旅游名镇。7月,仙岛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夺回金字招牌。自2018年10月仙岛湖恢复试营业至今,仙岛湖、天空之城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旅游核心产业红利不断释放,仙岛湖成为黄石乃至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名片”。

产业兴镇:乡旅融合 一村一品

入冬后,菌棒陆续抽出圆圆的菇芽,王英镇新街村支书冯方锋满脸喜色:“这样的温度下,香菇长得更紧实。”

新街村群山环绕,一块难得的河滩平地上,420个食用菌大棚连绵起伏,这里就是仙岛湖食用菌基地。

王英镇共有29个行政村,其中20个村被高山或湖水阻隔,交通不便,土地稀缺。在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下,村集体产业发展受限。

王英镇党委、政府反复研究,决定发展香菇产业,但新问题又来了:以村为单位种植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抗风险能力也低。如何破局?赴浙江丽水考察后,他们决定由镇里牵头,整合26个村扶贫产业资金近800万元,集中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新街村建产业基地,成立合作联社,以“抱团飞地”模式发展香菇产业。

方向一定,加速推进。经民主推荐,选举9名村支书任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3个月完成土地流转、基地建设,2018年9月中旬菌棒进棚。如今,基地占地86亩,规模100万棒,年产新鲜香菇750吨,冷库、烘干房、宿舍、食堂、办公区、分捡厂房一应俱全。合作社注册仙岛湖“太平塘小仙菇”商标,菌棒在低温条件下出菇,虽生长缓慢,但菌帽紧实、口感好、品质高,俏销市场。 

王英镇高山村,与王英水库犬牙交错,被分割成13个半岛,各自发展14种水果种植:蓝莓、杨梅、桑葚、雪梨、桃子、杂柑……从2014年开始种植至今,种下果树5万棵,还没到丰产期,年产果5万斤。

吃不完的水果,加工成高档果酒。以“仙岛紫红高山蓝莓酒”为例,一瓶市场价卖到298元。

王英镇发展产业,突出乡旅融合、一村一品。一是巩固旅游产业重要地位。通过探索“旅游+产业+扶贫”等多种联动发展模式,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旅游、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度与融合度。统筹29个村的人财物力,在景区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本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茶产业为龙头不断丰富提升景区特色农副产品的内容和品质,打造仙岛湖文旅特色小镇,推动仙岛湖迈向国家5A级景区。二是健全区域融合发展机制。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优势,将乡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旅游优先意识,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根据各村自身文化和特点,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将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高度融合,依托国和片区蔡贤水库及周边丰富的水域资源、养殖业和桑葚园,规划建设垂钓观光旅游区和水果采摘休闲项目。将王英片区和国和片区旅游资源充分整合起来,打造以自然风光为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三是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按照5A级景区标准完成旅游码头、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打破景区交通瓶颈。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项目示范点,积极改善乡村交通枢纽网,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增设一批符合当地特色文化的高档文化主题酒店、玻璃咖啡馆、图书馆等文艺型休憩场所,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与景区旅游深度融合,为推进乡村振兴开辟新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王英镇依托仙岛湖、天空之城景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变过去的规模养殖为生态种植业,乡旅结合的“采摘经济”遍地开花,在外闯荡的年轻人纷纷回归,共同叩开产业兴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