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活动资讯

黄石非遗 | 大冶刺绣

来源:黄石市群众艺术馆      时间:2020-06-03 1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艺品等)和文化空间。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习俗,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黄石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楚文化与吴文化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至今,已入选人类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名录4个,省级非遗名录17个,市级非遗名录41个,大冶市、阳新县均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

大冶刺绣:

大冶刺绣是流传在鄂东南的大冶、阳新等地的传统民间刺绣,有着鲜明的汉绣艺术特点。其针法丰富,绣工精巧细腻,图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是勤劳智慧的大冶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2013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冶刺绣的针法,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抢针、套针、施针、乱针、乱针、平金、打子结子、网绣、挑花、刻麟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

刺绣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大冶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

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在工作中


单双面打籽绣作品,是传承人刘小红采用传统刺绣方法,将整个作品全部用打籽绣手法绣出来,花色搭配合理,作品有浮雕之质感,立体感强。

《青花瓷瓶》是一件全双面打籽绣作品,到目前为止,是刺绣界唯一的一件全双面打籽绣作品,让打籽绣这种古老的针法,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该绣品底布为玻璃纱,利用由深至浅的七种蓝色蚕丝绣成。该绣品的刺绣技法为首家独创的“双面全打籽绣技法”,底稿题材为“青花瓷瓶”,内饰纹有传统的福寿康宁、龙凤呈祥等纹样,寓意万岁平安,吉祥如意。作品装裱于红木材质的台屏之中,尊显古朴、高雅之气。

《青花瓷瓶》


《百花如意》绣品是刘小红的传统汉绣代表之作,题材为一柄富于民族吉祥文化特色的“百花如意”,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美观华丽。技法上采用一套铺、平、掺、盘、套、垫扣、滚的针法,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


《百花如意》


《敦煌女神伎乐图》绣品是一幅人物题材,以“乱针”绣底色“分丝”绣肤色,“束线”绣七彩霓裳,通过此种分层破色技巧达到油画人物般逼真写实的效果。该绣品人物神形兼备,惟妙惟肖。女神倾心抚琴,已入无我之境,观者如闻天之音。

《戏猫》、《鸟与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