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西塞神舟登江远行 家国情怀代代传承

来源:黄石市群众艺术馆      时间:2023-07-08 14:39

7月5日,农历五月十八,西塞山区道士洑村迎来了西塞神舟会最重要的仪式——神舟登江。西塞神舟会来历不小,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道士洑村被国家授予“中国西塞神舟文化之乡”和“中国端午节民俗传承基地”。

西塞送神舟的习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习俗,既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当地民众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祈盼。神舟被送入江中,最终漂流至九江江段沉入江底。


西塞神舟登江东去

5日一大早,阳光洒满江面,波光粼粼,直插江心的西塞山显得格外壮美。离西塞山不远处的道士洑村神舟宫旁的戏台开锣唱戏,伴随着一阵阵锣鼓声,演员一个接一个粉墨登场。终于,道士洑村村民迎来期盼已久的西塞神舟会最重要的仪式——神舟登江。

上午10时许,道士洑村神舟宫内,一艘披红挂彩的龙舟气势恢宏,龙首高昂,这就是西塞神舟。神舟在民众的簇拥下出宫,16名身穿统一服装的青壮汉子抬起神舟,将其停放于宫前的空地上,为稍后的登江仪式做准备。

神舟出宫

在村里住了60多年的陈绪友说:“西塞神舟会承载着屈原投江的故事与爱国主义精神,从最初的扎制一只小船到如今规模宏大的盛会,从我记事起,西塞神舟会从未缺席过。”今年,陈绪友带着女儿陈双和外孙,一起来感受这场盛会。

从早上开始,陈绪友一家就来到神舟宫,他说,这场盛会在当地村民看来,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承载着他们对生活平安如意、风调雨顺的祈盼。

神舟沿江堤巡游

神舟准备下水

神舟登江

“现在不只是老一辈的人参与,很多年轻人也越来越爱西塞神舟盛会了。”陈双说,近年来,村里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只要到了举办西塞神舟会的时间,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来。今天,她特地带着11岁的儿子过来看神舟登江。“我以前跟着父亲参加过很多次,但我儿子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希望这种承载历史故事和爱国精神的节会能代代传承下去。”陈双说。

10时30分,神舟登江仪式正式开始,神舟会全体成员共同为神舟开路,16名青壮年抬起神舟。从神舟宫到神舟入江的江堤,一路上人山人海。神舟入水后,顺江而下,渐行渐远……

众人江边目送神舟下水


举办神舟会凝心聚力

道士洑村位于久负盛名的西塞山脚下,紧邻长江。每年举办西塞神舟会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西塞神舟会会长贾德生说:“今年的神舟会有35名会员,其中有20多人在这40天里参与各项工作。”在此期间,贾德生每天都坚守在神舟宫,指导购买原材料、扎制神舟等。神舟会会员还要到一些企业、村民家中募捐筹款。

“西塞神舟会是道士洑村民自发组织的传统民俗活动,是全体村民的盛会,大家都一心一意为盛会服务。”贾德生说,西塞神舟会除大家看到的开工仪式、开光仪式、神舟巡游、神舟登江外,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在开工仪式之前,要配齐扎制神舟所需的材料,去西塞山下挖制作神像的泥巴。其间,还要与相关部门做好安全协调工作。

6月份,神舟会成员要去阳新选购1500多斤质地上乘的麦草,运回神舟宫,将麦草扎成4个草垛,用4根毛竹把草垛扎成一个两层的浮台。这道工序需要神舟会所有成员共同完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西塞神舟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春林说。

西塞神舟会耗时长、琐事多、涉及面广,需要神舟会全体成员和道士洑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其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等优良传统,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唱大戏

人潮涌动


让西塞文化焕发光芒

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洑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戏、巡游、送神舟下水等。

黄石市群艺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芳说,西塞神舟会借助“送龙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是端午节习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民间盛会,传承已有2000多年。西塞神舟会蕴涵有楚文化、农耕文化、神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兵戎文化、匠作文化、民间艺术等元素,共同构成和创造了中国端午节最独特、最有地域特色的神舟文化。近年来,我市投入数百万元,修缮了神舟宫、大戏台等,神舟会成为一项群众受益的文化惠民项目。我们将继续保护好和传承发扬好这项端午文化,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西塞山区文旅局局长黄太栋表示,将致力于继承、弘扬、提高。打造西塞神舟会,留住历史痕迹,留住乡愁,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时代精神。继承就是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西塞神舟会活动,每年的神舟会,群众的自发参与性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至今传承不息,一定要保护传承好。弘扬方面主要是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挖掘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提高就是要将西塞山风景区、黄荆山都市生态休闲区、汉冶萍工业遗址和上窑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展示区等相互融合、串珠成线,形成特色的西塞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