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红色记忆 | 黄石市地方党史小故事之二十五

来源:黄石图书馆      时间:2021-09-03 17:39

1998抗洪记忆

1998年,黄石遭遇罕见洪水侵袭。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全市188万人受灾,112人因灾死亡,17万亩农作物受灾,600余家企业因灾停产,学校、车站等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

黄石大道青山湖段被淹(资料片)

九成江堤水位创史上最高

1998年水文资料记载:1998年1月至6月,黄石平均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多出94.6%,而6月份的降水相比同期增多125%,被雨水浸泡了半年之久的黄石在6月份迎来了更大规模的降水。从6月中下旬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普降大雨,长江黄石段面临着上压下顶之势。从6月至9月,黄石共经历了8次洪峰,长江黄石港段水位超过警戒水位运行80天,超过26米高水位达26天之久。

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组成的慰问团正在石灰窑区西塞山乡风波港江堤,给抗洪一线军民进行慰问演出。(资料片)


炸湖堤保“生命线”安全

7月26日,根据省市防汛抗洪指挥部的意见,阳新人民扒开坚守了20多天的海口大堤分洪段,炸开了牧羊湖堤。顷刻间,两万多亩耕地被洪水吞噬,15000灾民离开家园。两天后,阳新县境内再遭暴雨袭击,富水水库于28日泄洪,富河水位顿时猛涨,洪水直通富池江堤。同时,上游通山县降雨47.1毫米,将有1.4亿立方米的水涌入富河。此刻长江黄石段已经历近40天的高水位达到26.14米,遭受着内外相逼的压力,富河沿河两岸和阳新城关危在旦夕。

河口镇龙泉湖垦区内堤发生溃口,市、区军民正奋力抢险抗灾。(资料片)


在这危急时刻,为保长江大堤,保富水水库,保阳新县域安全,阳新县从大局出发,果断作出决定:炸网湖堤分洪。随着12声炮响,湖内近8万亩水产品和农作物顿时成了一片汪洋。网湖堤炸开后,富河水位下降1.2米,缓解了长江大堤的压力。


抗洪《补充规定》严明纪律

从7月25日起,黄石沿江划分黄石港、石灰窑、阳新三大战区,每公里由4名县级干部率100人24小时巡堤查险,实行机关,城区、专业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的防汛责任制。

参加石灰窑区(今西塞山区)防汛抗洪救灾的广州军区53505部队指战员离开时,受到人民群众最隆重的夹道欢送。(资料片)张佳翔摄


9月4日,黄石市纪委作出了《关于对在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违纪违规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补充规定》。同时还对防汛值班期间,党员干部擅自离班脱岗,长江干堤各哨位负责人领导不力,不按规定要求巡堤查险,用抗洪救灾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等问题的处分作出了详细规定。


人水相搏中的英雄赞歌

在抗击洪水一线,黄石抗洪干部群众中涌现出了一批义无反顾、舍身忘死的英雄,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城市的安全。

7月5日,阳新县大王镇古稀老人吴作为在木船浸水,迅速下沉的紧要关头,吴作为毫不优豫地将木浆给了同船的村民,自己却沉入水中,不幸遇难。

1998年8月,两位老人投身抗洪抢险。(资料片)


7月26日,在大堤上坚守了一个月的党员陈克华,因心力交瘁,晕倒在江堤上,永远地离开了生前誓死捍卫的大堤。

7月22日,蹲点大冶市大箕铺镇高家湾村的干部彭志龙不顾还未痊愈的感冒,跳进了齐胸深的洪水中救助群众,将30多位老人和小孩转移到安全地带。当他第八次冲进激流中,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被一股洪水卷走,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

面对洪水压境的严峻形势,全市百万居民在80余天大汛期间百折不挠、团结一致,抵抗住了上游8次洪峰过境的压力,确保了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了黄石市区和大冶、阳新城关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虽然已经过去18年,但是那段与洪水斗争的经历是每一个黄石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

 

(摘自《黄石往事》/刘远芳主编;黄石市档案局编.—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2)

黄石市图书馆馆藏图书K296.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