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根据党中央支援三线建设的要求,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9个直属纺织机械厂,其中湖北有黄石和宜昌两个机械厂。1964年,中国纺织工业部将上海印染机械厂第二金属加工车间的全体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356人连同家属小孩一起近千人内迁,全部下了上海户口重新上了黄石户口;同时从上海划拨72台(套)生产设备内迁黄石,在黄石组建新厂。厂址原计划选址黄石市区陈家湾与八卦嘴之间,即现在的十五冶建公司所在地。经过几番比较,最终选在位于老下陆陆家铺(原湖北矿山机械厂旧址)扩建新厂,并由纺织工业部给予银行开户,命名为“国营黄石纺织机械厂”。经过一年的基建,1966年7月1日,黄石纺织机械厂正式投产。
▲黄石纺织机械厂旧址
黄石纺织机械厂在老下陆是赫赫有名响当当的中央企业,经济效益是最好的,很多人梦寐以求调进厂里工作而不可得。黄石纺织机械厂是中央驻黄石的六个企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选拔干部一般都是从这六个企业中选调的。
该厂职工主体是从上海来的大城市人,他们的气质和风度别具一格,说话轻盈,谈吐举止很文明,在公共场合从不大喊大叫。工作起来认真负责,时间观念强,从不贪玩,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干,生活中他们从不去占别人的便宜,但你也别想去占他们的便宜。在厂内或车间里走路,丢弃在地上的钉子、小铁丝、小铁皮、铁块之类,只要是上海人看见了,都要捡起来送到专门存放废铁的箱子里去。由此可见,他们勤俭节约之风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但同时他们的消费观念很是超前。改革开放初期,本地人家里有一个黑白电视机就心满意足了。彩色电视机市场上那个时候买不到,本地人都嫌价格贵买不起,也不愿意买。但在下陆的上海人,就是借钱也要托亲戚朋友在上海、深圳等地买来彩色电视机,把原来的黑白电视机便宜卖给别人,用他们的话说这是文化消费、精神消费不能节约。此外,在下陆的上海女工把宽大的工作服改成束腰的,穿起来显得飒爽英姿又特别美观漂亮,本地女工都跟着学,一时纺织机械厂穿工作服的女工成为下陆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穿着改制的工作服上街,引来了很高的“回头率”。后来下陆服装厂依照这种改制的样式生产工作服,十分畅销,给服装厂带来意外的收获。
▲黄石纺织机械厂旧址
同全国许多优秀企业一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石纺织机械厂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生产和经济效益蒸蒸日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为黄石市的纳税大户,企业效益上去了,黄石纺织机械厂很注重文化生活。在老下陆当时文化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上海人能够创造丰富的企业文化生活。1985年,厂里通过纺织部纺机工业总公司批准,拨出一笔款项,建起了黄石纺织机械厂电视台,将闭路电视安装进了职工的家家户户,这在全黄石市是第一家。
黄石纺织机械厂管理有方,始终以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来拓展企业发展前景。黄石纺织机械厂一度成为全国纺织机械工业的排头兵和开发印染机械的骨干企业,并将上海纺织印染机械厂这个“老子”也甩在了后面。
1990年,黄石纺织机械厂到江苏开办分厂,一方面扩大企业的市场辐射面,另一方面可以将从上海内迁来的职工安排到那里去工作,虽然回不了上海,毕竟离上海近一点,照顾和方便一下思乡情绪。2000年左右,在下陆的上海人陆陆续续基本上都调到昆山去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黄石纺织机械厂在世纪交替前后开始走下坡路,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后来被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兼并,再后来又转给私营企业经营。
(摘自《黄石往事》/刘远芳主编;黄石市档案局编.—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2)黄石市图书馆馆藏图书K296.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