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与黄石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长期关注黄石这方红土地,情系黄石地区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黄石人民将他永远铭记在心中。
一、播火种,育英才,红色土地薪火传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董必武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革命者的培养。他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还在中华大学、武昌高师等校兼课,培育了大量英才,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经董必武亲自培养的黄石地区革命青年有曹壮父、徐策、曹大骏、曹瑧璋、曹振华、冯雪涛、皮象休等。在抗日战争时期,董老负责湖北地区党的恢复、重建工作,又为黄石地区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如郭亮、胡特庸、陈力群、吴子义、张榕等人,后来均成为中共大冶县委、冶中心县委成员,为黄石地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共湖北地区重要成员的董必武,多次选派优秀人才来黄石开展工作,指导革命。1924年后,许建人、许之桢、马冬阳、覃济川等先后来到黄石,组建了中共大冶港窑湖特别支部,并恢复和重建了黄石地区各厂矿支部和群团组织。不久,又派刘季良帮助组建国共两党大冶县组织。1926年10月,董必武又派李良才等来黄石参与组建中共黄石港地委。
二、策反攻,克顽敌,赤诚浇灌革命花
1927年,董必武等得知“阳新惨案”后,立即决定采取有力措施,援助阳新人民。3月2日,董必武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紧急会议,通过了《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草案。3月6日,董必武指派代表组成“阳新惨案”查办小组,并率省武装到阳新查办该案。3月20日,武昌阅马场举行死难烈士追悼大会,董必武到会讲话。
三、抓建设,促生产,情系江南新钢城
黄石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的建设发展,得到了董必武极大的关怀和重视。1960年10月18日,74岁高龄的董必武及夫人何莲芝在黄石市委领导陪同下,董老视察了大冶钢厂一炼钢厂、二炼钢厂等车间。下午五时,董老参观了黄石小型工业品展览。晚上,董老一行还观看了干部群众文艺演出。10月19日,董老视察了华新水泥厂、大冶冶炼厂(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大冶铁矿,在矿党委书记陈明江的陪同下,登上了尖山,视察了采矿,观看了选矿厂的生产。他指示说:还是要专心搞好矿业开发,不要分散精力为好。
四、题赞诗,留墨宝,长者风范难忘怀
董老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胸怀天下苍生的诗人书家。视察黄石期间,董老听说了大冶冶炼厂赤马山铜矿工人汪英华为抢救工人兄弟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亲笔题诗赞美,并题小序。入住海观山宾馆时,为“临江楼”亭子题写“挹江亭”、“望江亭”、“阅江亭”等三幅字。董老还曾题诗称赞阳新九位女英雄。位于武昌东湖西北湖畔的“九女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撰写的《九女墩记》,董必武在诗中称赞九女“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群众最怜英雄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摘自《黄石文史·工业卷》/政协黄石市教卫体文史和学习委员会,2017)
黄石市图书馆馆藏图书K9296.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