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刺绣等非遗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会生出怎样的效应?5月5日,笔者来到了大冶市刘小红刺绣生产基地,在和刘小红刺绣传承人彭肖肖的交谈中找到了答案。
“非遗文化其实离老百姓并不远。实际上,在成为非遗文化之前,这些文化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在彭肖肖看来,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让非遗文化这种小众文化回归到大众生活日常。
图为工作中的彭肖肖(左二)
而在传承方式上,在继承其母亲刘小红的传统坚守之上,1991年出生的彭肖肖有着更加创新的探索。“我认为电商与非遗结合是很好的传承方式。”彭肖肖介绍,初期,她们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刺绣教学后,收获到非常好的反馈。不少网友表示,对刺绣这项传统工艺非常感兴趣,这给了彭肖肖在发展电商上十足的信心。
传承方式定好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传承载体——刺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了。“其实,刺绣是中国人骨子里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彭肖肖回忆,其父辈、爷爷辈在婚嫁、生子等重要人生节点的时候,长辈一般会亲手绣制诸如红盖头、嫁衣、肚兜、虎头鞋等物品,作为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彭肖肖从其中得到启发,和团队一起经过几年的打磨,研发出刘小红刺绣DIY材料包、婚嫁刺绣系列、宝宝刺绣系列、好礼刺绣系列等产品。
这些产品在通过电商平台投入到市场之后,大众反应非常热烈。“我们的刺绣婚书已经成为网络爆款。而随着夏季的到来,我们的宝宝系列刺绣肚兜产品月均销量突破了500单。”彭肖肖信心满满地表示,刘小红刺绣这项非遗文化也随之越来越有生命力。
同样作为“新生代”非遗文化传承人,大冶木雕工艺传承人、山舍Senser木器品牌联合创始人吴永乾同样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巧妙地注入了现代电商元素。
图为正在创作的吴永乾
5月6日,笔者走进吴永乾的工作室,一股樟木的清香扑鼻而来,各种极具艺术气息的木雕品摆满工作室。工作台前,吴永乾正用雕刻刀在认真雕刻一个木制托盘。
“这个产品现在在我们的网店卖得非常好,并且已经远销日本、韩国。”吴永乾坦言,他在木雕工艺传承过程中的触“电”之路上走得并不顺畅,“但现在看来,走这条路是对的。”
2014年,由于从小的耳濡目染和出于对木雕这项工艺的极度热爱,吴永乾在完成了美国留学之旅后,回到父亲“楚天第一雕”大师吴远鸿工作了一生的工厂,并创立了“山舍Senser”木器品牌。“当时回国之后,一开始是基于父亲的工艺,不断温故雕刻技艺。”吴永乾在国外学习的是艺术类专业。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艺探索之后,吴永乾开始尝试将艺术融入到传统木雕工艺中。
2015年,吴永乾携团队研发的“荷”系列、“秋山”系列、“墨石”系列产品亮相上海国际家居展,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不过,当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产品高端关注度高,但不接地气。”吴永乾开始从百姓日常生活方面来着手转变研发方向,他想从日常的锅碗瓢盆等用具中,收获来自大众对于艺术和木雕工艺价值的认可度。事实证明,吴永乾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2017年,吴永乾以大冶地区特有的印子粑模具为着手点,基于木雕工艺,通过花卉绽放过程的艺术化展现,将普通的生活器具雕刻成为艺术品并进行推广,“当时,我们进行了线下和线上的推广,发现网店的反馈很好,并且实现了盈利。”
图为山舍木器产品
如今,打开“山舍Senser”品牌淘宝店铺,销量排名第一的是一款名为椅子手机支架的创意产品,月销达到900+。而诸如乳牙盒、梨子形状的牙签盒、小狐狸木雕鞋拔、大嘴纸巾盒、走蛋高脚盘、鸡翅木筷子等贴合生活而又极具创意的产品更是受到网友青睐。
从父亲传承而来的木雕工艺,在吴永乾艺术化的加工之下,在结合电商平台推广,具象为一件件受大众喜爱的普通生活用具,吴永乾说,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他深感欣慰。
“保护、传承、发展,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大冶市文化馆馆长熊楷认为,将非遗文化传承与电商结合,是让非遗文化返璞归真的良好途径。
熊楷介绍,无论是政策支持方面,还是活动组织方面,近几年,大冶市始终致力于让非遗文化回归平民化、大众化。诸如刺绣、木雕、石雕、牌子锣等传统技艺,以产品和文艺作品等不同形式陆续重返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