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推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遴选了100个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编辑形成《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作为新晋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龙凤山推出的“三产融合联动 创新扶贫机制”成功入选。
旅游扶贫成效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党中央针对新时期“三农”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龙凤山集团是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者,通过十年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发展,“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生态美景变成了绿色银行。龙凤山集团十年前周边村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泥泞、房屋低矮陈旧的落后面貌不见了踪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村村通”公路修进村口,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村村绿树成荫,户户花果飘香。乡亲们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景区的红色游、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美食游等多种旅游业态,给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绚丽多姿的色彩。
主要做法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龙凤山集团扶贫三字经:“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后,再补交;共同富,激情高;合作富,富得牢”。“三字经”寥寥数语,是龙凤山集团几年来产业扶贫的真实写照。龙凤山集团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创造出了“三产融合联动模式”旅游减贫管理模式,依托本地资源,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创新旅游体验项目,创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注重造血功能的构建,不仅实现了经济层面的脱贫,更实现了精神层面的脱贫。龙凤山集团三产融合减贫模式成功地将平时很普通的活动添加“旅游”要素后,赋予农事体验色彩,提高了参与者极大的兴趣,提升了农事的品位和价值,形成了产业联动态势。产业联动还拓展到了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更多空间。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经验启示
三产融合,增强贫困户内驱动力。在旅游产业带动中注重造血功能的构建,让原来单一的农业产业,转向与市场深度接轨的三产融合;通过培训、高科技引领农民等途径,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为农民减贫广开了就业门道,农户已不再是简单农业种植者,还可以是创业者等多重身份;增强了农户主动参与脱贫致富的内驱动力,剔除了部分农户精神层面上的“等靠要”陋习,实现了精神层面的脱贫。
注重引导示范,做好扶贫与扶志的导向文章。注重对农业经营大户的培植和宣传,树立了身边典型,突出了引领示范作用,变扶贫为扶志。要把扶贫工作真正做到实处,通过扶贫培训学校解决好了村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其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变“等靠要”为“上学校”。
营建造血机制,做好授鱼与授渔的导向文章。采取先“授鱼”吸引村民,让他们尝到甜头,再“授以渔”,组织他们科技种田,增强造血功能。通过采用“三提供一回收”的扶贫模式,即统一提供种苗,提供肥料饲料,提供技术,回收产品。为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以市场平均价格回收其各种合格的农产品。对规模较大、诚实守信、产品质量好的优秀种植养殖户,企业年终统一予以奖励。